全世界最温暖的人叫外婆

  我本来想到的题目是"全世界最温暖的称呼叫外婆",可是我又觉得外婆不能只是一个称呼,她应该是铭刻在心底的一个名字。尽管大多数人或许和我一样,不知道外婆的真正姓名,她们或许叫李黄氏,或许叫周王氏,又或许叫马老太太,但是在某个温情脉脉的梦里,她始终叫"外婆"。
  /※※※※------点这里,给我投票啊!为了比赛,嘎嘎~~~------※※※/
  其实我以前也不太喜欢韩国电影,总觉得韩国人的表演夸张的过火,比如《金三顺》,比如《宫》,又比如万人空巷的《大长今》,好比老蜂农的蜂蜜,看着好看,闻着好香,尝一口腻死个人。
  但是电影《外婆的家》是个例外。看这个片子是上大学某个通宵的夜晚,把小网吧的电影硬盘翻遍,昏昏睡睡中无意间点开了它,开始很平淡,有些像国产片(后来的潘长江演的那个《别惹小孩》,我认为是一种抄袭),要不是无聊至极,可能马上就会叉掉。但是有幸我看了下去,在周围一片呼噜声掺杂着CS爆头的声音里,在那个臭气熏天严重缺氧的小网吧,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泪流满颊。
  这是一部以亲情为主题的影片。整部影片是淡淡的感觉,看上去很干净,但是看过之后,给人内心深处的那份对亲人的感情一强烈的震撼。影片故事完整,细节充实,人物感情真挚,人物关系转变合情合理,在细节的推动下,故事进展合理。它的内在语言直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
  下面整理自网络上的影评,这么多,自己可写不来。
----------------------------------------------------------------------------------------------------
http://www.feedsky.com/challenge/art/70609/feedsky/bbsugar/~/gtsp/zt2/b7392/lnk.html

More...

云端之上,俯望大海

  带我去月球,知己都在远处。 
  对于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知己会在一百年后出现。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问一个相声演员,说你相声表演的这么好,你爱人一定天天笑吧。他说,没有呢,结婚这么久她只笑过一次——当我存折上超过5位数的时候。 
  自从人类产生精神,便被物质所累,一方面苦苦需索,一方面欲求不满。在钱钟书和张爱玲的书里,几乎都找不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有的是狂妄、无知、算计、自私和贪欲,看完之后没有一个好人,但又似乎处处都是自己,处处都是皮袍下掖着的那个黑翅膀的天使。因为生活就是一场苦斗,一场还孽的因果报应。 
  /※※※※------点这里,给我投票啊!为了比赛,嘎嘎~~~------※※※/ 
http://www.feedsky.com/challenge/art/70609/feedsky/bbsugar/~/gtsp/zt2/63496/lnk.html


  1998年,我高中,那时除了发奋读书我没有别的信仰,那时没有mp3,没有cd,没有音乐,没有朋友,没有时间。第一次听到雨生的是《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声音清脆高亢、曲折流转,我问这个女的叫什么名字时,他们告诉我叫张雨生,是个男的。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在那时四大天王还余温未熄、王菲如日中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唱歌。 
  当我知道他的时候,世上已没有这个人,就像很多的不可追寻,当你偶然拾到一块玉,面对他的哀宛苍凉,未必欣喜。只是一起经过,那些声音在云端之上,俯望大海,海的表面,风平浪静,因为情感的内敛,海的深处,波涛汹涌,因为内心的挣扎和呐喊。每每想起总是历久弥新的珍贵。 

More...

英雄都是一个个让人心疼的名字

  好莱坞不乏烂俗的以个人英雄主义为题材的电影,比如取材历史的《特洛伊》、源于古老传说的《魔戒》、以及后来受侏罗纪影响的《金刚》。当然它的烂俗是归根结底的,无可否认的是那些气势恢弘的场面和让人撕肝裂肺的唯美镜头。对于创作者来说,观众和读者就像他的情人一样都是很容易被打动的,只要造出足够大的声势,剧本足够简单,情节足够感人,画面足够漂亮,特效足够眩目,目的足够直接。好莱坞深谙此理。
  /※※※※------点这里,给我投票啊!嘎嘎~~~------※※※/
  电影打动人的往往都是某些个情节,张艺谋也说,观众看了我的电影,倘能记住三分钟,我就谢天谢地了。
  我要讲的是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现在想起来,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在刑场上华莱士以全身的力气喊出freedom那一刻,以及不能忘怀的他被割掉的小JJ。英雄嘴里喊出来的自由,以及敌人触目惊心的残忍,像烙铁一样刺进皮肤里。英勇就义那是英雄的行为,三国里宁死不屈的战败者,哪怕武艺差品行坏,都是要得到厚葬的,相反,武艺高超生前一呼百应的,一旦投了降,立马就降了三分身价,就像吕布,死就死了还晚节不保,又比如天平天国的李秀成,不是像陈玉成那样不屈而死,而是在为曾国藩写下几万字的自白书后被突然处决,留下忠王不忠的骂名。
  当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奏响,镜头像戴在鸟的翅膀上一样,幽雅地掠过藏青色的山峦,白雾从小河上升腾起再散开,镜头不断地拉近,树林间出现了人马的影子,电影就开始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此时响起:“我将为你们讲述威廉姆华莱士的故事,英国的历史学家们会说我在说谎,但历史是由处死英雄的人写的……”在父兄的葬礼上,小华莱士在众人的怜悯中没有说话,一个人默默的感伤。更加年幼的梅伦一直在关注着他,当众人都离开的时候,小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从平静的土地上摘下了一朵紫色的蓟花送给小华莱士。当他接过花的时候,那是我在电影中唯一一次看见他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流淌在眼眶之外。他的眼泪可以忍受看到被吊在房顶上扭转着苍白面容的尸体时恐惧,可以忍受失去至亲时的莫大悲痛,却承受不住一朵野花的关怀。说是宿命也好,他们此后的人生便因为这次的邂逅谁也逃不了对方的宿命。长大成人的他们在曾经的小村庄重逢,在教父的见证下秘密地完婚,在月色树林中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成人礼,一切顺理成章而无限平静。正如华莱士所希望的那样,他希望过着平静的生活,成家、娶妻、生子。本来我以为他们的爱情会更加长久和轰烈一些的,没想到却因为梅伦被英国的军官割喉而死而让他们的梦想戛然而止。 
  失去了爱人的华莱士再也找不到平静的可能,心中注定属于英雄的抗争和对自由深深的信仰让他成为了神话般的领袖。我看到的苏格兰的男人们是穿着裙子上战场,光着屁股挑衅,光明正大地侮辱敌人的。为了所有的人而抛弃了自己的人就是英雄。成了英雄以后的华莱士用脑子打仗,用身体屠戮,捍卫自己除去爱人后最后的信仰。马背上的人生荡气回肠,刀光剑影中的铁血柔情热烈。 
  在金属的铿鸣和溅血的战歌中,因为错信,因为背叛,因为脆弱,战场成了坟场,还穿着苏格兰裙的尸体互相压着,插满的刀剑,被骑兵的马蹄碾碎的脸。妇女们在悲伤地寻找无数相似的尸体中属于她们的丈夫、兄长、儿子、父亲,无限悲凉残酷。有人说,无数的生命被层层叠叠的沙土埋葬,直到沉陷到大地是最深处,一切的感情和生命一同消失。历史的代价是惨重的,人类用血铸造辉煌,用血铺垫和平。 
  华莱士最后还是义无返顾地去奔赴用死亡换取的赌注,在最后等待死亡的过程中,他对爱着她的王妃说:“每个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的活过。”独身一人的时候,在死亡前在狱中的最后一刻,他也会祈祷:“我很害怕,赐予我力量去面对死亡吧!”因为他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在莫大的痛苦中将自己的信仰和尊严捍卫到最后。当英国的人民把他当作叛国罪人一样唾弃,为他的即将死去而欢呼,当他看见刑场下儿童对着他的死而微笑的时候,我知道那样的无知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当他饱受疼痛,在生命的最后,深深地吸满最后一口气,在众人都以为他请求开恩的时候,他用一生的力量大喊了一声:“freedom”。十年前,也有很多人曾经为这样的一幕哭过。这是一种深深的震撼。 
  华莱士终究是死了,曾经两度失信的布鲁斯在阵前对着苏格兰人,深深地吸一口气,喊道:“你们曾经和华莱士一起流血!”他抽出长剑来,“现在,请你们跟我一起流血吧!” 苏格兰高地人振奋了,他们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叫喊声:“华莱士——华莱士——”于是,他们打得如诗一般美丽,打得一点都不失苏格兰人的面子,为自己赢得了华莱士同样信仰和追求的自由和胜利。 

More...

时间只是我垂钓其中的溪流

  “虽然我不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 ——Henry David Thoreau. 
   
  写下这句话,梭罗忆起了孩童时期的瓦尔登湖。 
  是什么样的湖呢。 
  应该是拥有未被破坏清澈的爬满植被的美丽湖畔。有一个孩子在湖中放走一只只小纸船,仰卧在小舟上,自一岸缓缓漂向另一岸,倒影在湖面上随风荡漾。还有一群顽皮的孩子,穿着干净的衬衣吵闹着走过湖畔去采摘浆果,即使不久以后他们干净的衬衣会染上泥土的清香。 
  那是瓦尔登湖曾经的时光。 
  而我们的时光又遗落在哪里。 
  梭罗说,我们要学会耕耘,回归旧物,热爱生活。 
  梭罗说,我们要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More...

善良是不需要立牌坊的

  《德伯家的苔丝》大概是上中学的时候看的,是到今天当别人问起我能想着的所谓名著,很大的原因大概与大家一样,那个惹人心疼而善良的苔丝。遇到这样的事,每一位有正常情感的人都会同情她的遭遇,她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姑娘,由于家境贫穷,迫于无奈去富人亚雷·德伯家认亲戚,在德伯家工作期间,被花花公子亚雷诱奸后离开,生了一个小孩却夭折了。后来来到了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场,遇到了克莱并与他相爱。在新婚之夜向克莱道出了她那不堪回首的过去,没想到的是说深爱她的未婚夫克莱却无法原谅她,离开了她。最后又迫于生计,不得又和亚雷同居,当克莱回来找她时,苔丝为了证明自己对克莱的爱,杀了亚雷与克莱潜逃,最后被处刑死去。她的一生是一场悲剧,我只能这样说,她还告诉我们选择是多么的重要,尽管有时候我们没的选择。
  骨子里是诗人的托马斯·哈代赋予了苔丝出众的美貌、善良的内心、坚毅的性格,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她从未失去希望,勇敢的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却饱受社会邪恶势力的摧残,受尽了经济的贫困、暴力的污损、社会的歧视及爱人的遗弃。最终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http://www.feedsky.com/challenge/art/70609/feedsky/bbsugar/~/gtsp/zt2/7d856/lnk.html

  说实话我不喜欢悲剧,不太喜欢存在过久的东西,有时候喜剧带给我们的只是短暂的快乐,但是短暂并不意味着记不起。悲剧虽没有带来快乐,但它给人们反思的机会,疼痛总是让人记忆深刻。村上春树说,我只看死人写的书,因为他们更懂得生活。
  苔丝的故事更值得大家探讨问题就是关于贞操。女性的贞操,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是十九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这都是一个值得去探讨的问题。在现代所谓的文明开化的社会,这样的思想似乎还是根深蒂固,难以磨灭。女主人公苔丝,就由于她过去的一个不愿意的过错,失去了爱,失去了一切。其实,我觉得那样的爱也是令人质疑的,但是,爱情基于精神的占有,和建立在肉体上的象征,是人类自私的劣根。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命运小说,通过对纯洁善良的苔丝备受磨难而终于毁灭的悲剧,哈代渲染了一种悲观主义的命运观念。首先,他把苔丝的悲剧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认为人类无法摆脱那种痛苦神秘、不可解释的命运。其次,哈代的命运观念是建立在异教的背景之上的。他笔下的那种宿命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一种弥漫宇宙的意志。这种类似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充分揭示了人对命运的无能为力。那种残暴而神秘的力量主宰着人们的命运,巧妙地编织着罗网,恶意地捉弄着人们。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所写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曾被收录进世界古典文学阆苑。小说发布之初,也象许多其他著名作家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毁誉参半。褒者视其为英雄,品格正直、思想深究,毫不留情的的揭露了维多利亚王朝时期的英国时弊,崇尚繁文缛节、提供虚伪道德的社会风气;贬者即是在资本主义卫道士的眼中,哈代亵渎神圣,公然以一个失身女人为小说的主角,且公然断言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是大逆不道的社会败类。尤其在作者最后一部重要小说,《无名的裘德》问世之后,更是遭到了封建残余势力的恶毒攻击,以至于不得不改行,从事诗歌创作。哈代以苔丝短暂而充满悲剧的一生为例,有力的批判了当时的社会。

吃饱了撑着的幸福

  借口。太多的借口,用以搪塞自己的无能为力,用以原谅自己的婆婆妈妈,然后掖着的那个小就释然了。
  安然的继续堕落的生活,就像他们所说,好比窗户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没有丝毫出路。
  口是心非。我们所经历的生活,远远超过彼此想象的艰辛。当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
  就像某同学,每次电话来总是一副很惨的样子,我想说我也不好过,可是我没有这么说。
  这决不是安慰和责任,而是忽然而来的勇气,吃饱了撑着的勇气。
  记住,人是卑贱的,不管是你,还是别人。直立行走只是为了活命,并不高尚。

  计划经济的时代果然过去了,一切准备都是无用,任何计划都可能在下一刻被颠覆。
  老板说,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你们所能想到的,都是错误的。
  虽然很官方、很废话,但是,确实有理。尤其是,在我们被彻底颠覆之后。
  被颠覆不需要任何理由,你错了要有借口,对方错了就不需要,因为他总是对的,而且你根深蒂固的承认。
  这是一种很贱的行为。就想某领导说某个方案不行,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那个颜色。
  颠覆再颠覆,我们便屈服了,为了吃不饱撑不死的五斗米,粮食真他妈不是东西。

  看了一点安的《素年锦时》,陷入了文字的轮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这略带矫情的字句。
  她的篇幅是感性的,她的字句是理性的,看这样的书很容易从中抽离出自己来,或喜或悲不由自己。
  而我会是一个很入戏的人,这样不好,所以不看,但是会放在喜欢的位置。
  就像看《越狱》一样,并不在乎它的复杂情节和穿帮镜头,我所期待的只是经过一个完整的故事。
  就像蝴蝶落在窗前,或许只是疲惫的一次停留。或许我们满心盼望的,仅此而已。

  最近听的一些歌里,有很多是这样的:
  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撒野儿、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旁、是谁把我到带到了这里、昨天晚上我可能死了、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我睡在你眼睛的沙漠里、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我想我的思念是一种病……
  为什么我听的歌越来越罗嗦,而听完之后却越来越沉默?

  某一天我才知道李安粱朝伟的《色戒》和钟丽缇的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很爽。
  某一天我终于搞明白《我和僵尸有个约会2》不是第一部的续集,我觉得豁然开朗。
  某一天我明白了理想梦想幻想其实都是妄想,我很理解,因为它们都不能承受生活之重,而已。

如果当初不那样

  如果可以回到年少轻狂时,我想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木匠,有手艺有买卖然后娶妻生子,即使没钱也许很快乐。
  如果还是以前那样坚持不懈的写作,继续做个单纯的文学青年,没准现在会是个畅销书作家,即便畅销不了,做个收入稳定的专栏作者,也许不成问题。
  如果给你一次反悔的机会,你会怎么做?或许你可能什么都不做,但至少你会想。
  爸爸说,如果当初不那么想家,在部队再坚持一年,也许就提了干,即使复员现在也许不是在家种田。
  妈妈说,如果当初不那么冲动,继续在村里做下去,也许现在还是个党员干部。
  爷爷说,如果当初不是拖儿带女,而是像同村王裁缝一样招工去了工厂,后来也许就成了城里人。
  奶奶说,如果当初不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缺粮吃,小叔也许就不会饿死。
  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但只有一个结果。我也一样。
  生命中有很多种可能,也有很多种不可能。机缘降临的时候,有巧合有逻辑,有偶然也有必然。

More...

还记得那些曾感动过你的个人主页吗

  中国的个人主页出现于1996年初。当时互联网刚进入中国,中文网站屈指可数,网上提供的中文信息少得可怜。在最早一批网民当中,有一些“不安分”的“网虫”,一方面为解无网可看之苦,另一方面也为了的好玩,于是着手建造自己的个人主页,开始了个人主页在中国的萌芽。
  从1997年到1999年,是个人主页在中国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演绎过很多的网络传奇,有人从一个小小的个人主页开始,成为瞩目的商场精英;有人因为个人主页一夜成名;有人因为个人主页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而更多人的,因为个人主页而进入互联网行业。 
  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连带很多免费个人主页服务纷纷关闭或只提供有限度的服务。很多原本很有名气的主页都在这个时期给清洗掉。个人主页从此走入了最“惨淡”的年代。 
  从2001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设计制作“个人主页”。从那时起,一场个人主页大战正式拉开帷幕,随着大家技术的不断增长,在此期间出现了一大批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个人主页”。
  一个优秀的“个人主页”不同与一般的商业设计,首先从内容上看他没有太多的商业味,个人主页完全是站长个人喜好的直接反映,他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受其他人的干预,自己喜欢就做成什么样!当然,一个成功的个人主页不仅需要有精美的页面设计、更重要的是需要站长个人坚持不懈的维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