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来就不需要长大

  如果你对生活有些失望,觉得压抑的透不过气来,除了郭德刚的相声,你大可看看这两本书:朱德庸的《绝对小孩》和桑格格的《小时候》。
  如果你不够善良,就不要看。
  怎么知道自己够不够善良呢?很简单,拿一张PH试纸放在嘴里,PH < 7,嗯,你足够看这些书了。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永不休止,不要过分。
  记得听听何真真的《三颗猫饼干》。很老的纯音专辑。
  关于这两本成人书,豆友"听暮蝉"和"赛宁"是这么评论的,下面来自豆瓣。
  [听暮蝉]凡事都没有绝对,朱德庸还是借小孩的口,说出了大人的话。
  我以前看过这么一句话:大人眼里的小孩的世界和小孩眼里的大人的世界一样,都有很多不可理喻的地方。所以说,这本漫画里的小孩的天真和妙语多少还是有一些强加上去的感觉,不过对于大人,还有我这样的处在大人和小孩边界上的人来说,这本漫画足以勾起我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只要那种清澈见底的纯真年岁还没有被完全抹杀在灰蒙蒙的现实生活下,一切还都是有希望的。
  总之,拒绝长大是不可能让成长停止的。既然如此,就试着接受这一切,在每个正确的年龄作正确的事,也许什么时候,你会突然发现,每个阶段的自己都在自己身上刻下了鲜明的印记,童年的自己还依旧住在自己的灵魂里。
  [赛宁]自从出现了蜡笔小新之后,被小孩子整到抓狂早已不是新鲜事。小孩子,在大人们的眼里,仿佛是人类的另一个种群,他们有一颗幼稚到透明的心,却隐藏在表面的若有所思之下;他们有对这世界独到的看法,却总是用奇怪的词语加以表达;他们有着敏感而善良的情绪,却总是转瞬即逝,到最后,连他们自己都已不记得。  
  从孩子身上,我们似乎总能发现对这个世界的盼望,而一旦希望刚刚被点燃起来,小孩又有本事使它立刻熄灭,只叫人后悔将他们生出来,等到一阵鸡飞狗跳之后,一切又平静下来,希望与甜蜜,就又一次来到了。如此周而复始,一个不小心,他们,却长大了。只留下,一段,幸福的惆怅。 
  如果以传统的眼光看小孩,以为小孩只是小孩而已,怕是已经落伍了。如今的小孩,作为一个独特的种群,已经从大人这个种群里,吸收了许多元素过来,大人的世界,在他们眼里,既是陌生而恐怖的,同时,也充满了吸引与向往。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语气,甚至,他们的眼神,都有了成年的味道。就像是一个孩子穿上了大人的T恤,盖住了屁股,成为一条直筒的长睡衣。T恤虽然还是那件T恤,却有了喜剧的效果,孩子虽然还是那个孩子,却经常要被那条T恤绊倒。于是,大人们看见了孩子笨拙的模样,总是忍不住笑,这是温馨的一面,但是,另一面,关于孩子该不该穿上大T恤的问题,似乎总被忽略。
  在这本叫做《绝对小孩》的漫画书里,以前一直描绘成人世界的漫画家朱德庸第一次触及了小孩的世界。在全书200多个四格漫画里,朱德庸将他的画笔小心翼翼地延伸到了小孩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着粉红或粉蓝这样的温柔色彩,有着小孩的奇思妙想,有着大人的狡诘与世故,更多的,还有些令人捧腹的笑料,一共有六个小孩:披头、五毛、比赛小子、讨厌、贵族妞和宝儿,他们就是穿着大人T恤的小孩,他们都到了上学的年纪,每天要去讨厌的学校,小小的烦恼已经像气球一样被越吹越大了,还好,还有糖果,还有玩具,偶尔还可以倒过来看看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幸福的,被大T恤绊倒不算什么,就算有点疼,但看起来至少可爱,等到哪一天,T恤穿着正好了,才是大麻烦到来的时刻。  
  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但是,很遗憾的是,仅有一次,所以说,像动画片和漫画书这一类温馨而动人的东西,应该也给大人看看才好,小孩们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大人了,而大人,至少也该学学小孩,两个种群相互融合,大概才能叫做进化。《绝对小孩》就是这样一本漫画书,它像是一面镜子,倒映出每个长大成人的大人回忆里与理想中的小孩的世界。小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脆弱和需要保护,比起大人来,小孩甚至更坚强些,至少在心理上,这是他们的本能。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大人往往有太多的顾虑,而孩子,却总是能做出对自己对有利的决定,这也是一种本能。一个人长大的过程,也许根本就是一个逐渐失去自己本能的过程,身体渐渐地长大了,撑满了那条T恤,却也在不知觉中,失去了小孩的那一份笨拙跟天真,于是,看起来就一点也不好玩了。
  [赛宁]如果以悲观者的眼光看,桑格格的《小时候》只是一派温情主义加美化后的记忆而已,顶多,也就是对待记忆的那种没心没肺的幽默感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罢了。
  如果以乐观的心态去看,那么,本书的意义就非同凡响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人成年以后对过去欢乐时光的缅怀,也不是一个人对过往岁月刻意的粉饰,恰恰相反,本书虽然叙述的事情多发生在过去,发生在小时候,却暴露一个成年人对当下的单纯的幻想。这种幻想,需要有多么善良与坚强自不必说,单是那种隐藏在表面的傻呼呼与滑稽背后的,对生活深深的盼望与热爱,读来就足够使人动容。在我们这个时代,当失望成为普遍的情绪之后,还有人,能如此欢乐地将过去的俏皮展露在我们眼前,能使我们有信心,重新像小时候那样欢笑起来,这让人倍感欣喜。  
  如果以严格的态度对待本书,《小时候》甚至很难归类。说它是小说,却又不完全是虚构,并且,跳跃在其中的思绪与线索又乱得可以。说它是回忆性的散文,那么,倒也真没见过有谁的回忆是那样活色生香的。也许,只能用“段子”来定义本书才算勉强合适。一本书翻下来,很难找到超过300个字的段落,并且,都用数字编号分隔开来,看来,桑格格并不想瞒着大家,她的这本书,也许根本就是一段一段写出来的,大约还都是采用了很放松的姿态,把脚丫子直接搁在电脑上也说不定,啃着一只苹果,或嚼着陈皮梅,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得乐了,自己先在地板上笑得滚一圈,等笑到了肚子疼,一本书也差不多写好了。再一抬头,看见外面阳光早已褪尽,万家灯火升起来,生活,为什么不值得热爱呢?  
  如果评论一本书的好坏,只拿阅读的快感做标准的话,那么,《小时候》称得上是一部经典。借用以前另一本书的标题:《当这世界还小的时候》,在捧着本书一页页往下读的时候,是分明地觉得世界正回到纯真与善良的小时候的过程。桑格格为我们编织出来的世界是透明的,就像是一个小丫头眼中缓缓上升的肥皂泡。而那个小丫头,扎着两只朝天的辫子,不知道从哪里疯回来,满头满脑的汗,睁着一双大眼睛盯着你看,只叫人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这也许就是善良与纯真的力量了,它能使人心,一下子,变得柔软,而我们上一次觉得心软的时候,是否还记得清楚呢?   
  如果我们在读完一本书的时候,非要说出它的意义不可。那么,本书能给我们带来的意义,或者说收获,除了能够非常放松而惬意地笑上一个多小时以外——书中以桑格格为原型的那个四川小丫头,实在是太搞笑了——使我们觉得这世界尚有美好之处算是其中之一。如果,这世界真像桑格格所描绘的那样,如果,这世界也还是在它的小时候,那么,一切该有多好。

« 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
用爱国者听广播 »
  • 相关文章:
  1. 1 - wangking 2007/9/17 11:23:28 我要回复

    那两本书我也看过 不错 蛮搞笑 有意思呢

Leave a Reply :

注册(Register) | 登录(Login)

Please leave your suggestion, advice and critcs here.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