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捐了三五块

我觉得官方的慈善机构不靠谱,起源是98年那场大洪水。有关部门给学校送来了一些物资,刚开始就是一些旧衣服旧鞋什么的,然后学校开大会说家里受了灾的同学上来登记领一些物品,当然还要配合领导照相。我家原没有受什么灾,自然就不上去了,我有一同学家里是受了灾的,但是他家境况还算不错,这些旧衣服旧鞋拿回家也没有人穿,再说上去领也有些伤自尊,所以他也就没有去登记。哪知洪灾久不退去,学校很快收到了第二批物资,这次就有米、面、油了,然后学校就按第一次登记的顺序往下发,我同学当然有些心动了,说早知道上次就去填表了。哪知洪水持续,学校又收到了第三批物资,这次不但发食品,还发钱。通过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不贪小便宜那是要吃大亏的(开玩笑)。
这事儿就说明慈善、救助这行业在我国还是非常乱的。首先,没有好的监管,没有标准的程序。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捐书捐笔捐作业本,当时我的同桌就比较“邪恶”,他说,不知道这些新书和本子老师会不会拿去卖了,因此他要在他捐的书、本子上写上他的祝福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某某某捐”,这事儿后来被老师点名批评了。
我之前还从没有这种智慧,不会想到捐出去的东西还有人要打主意的道理,同学这么一启发,我也觉着这中间是可能会存在某种黑暗面的。当然,乡下的小孩子就这点见识,贪你几个本子能发多大财呢?八成不会吧。
小学的时候也经常捐款,真是搞不懂,我们那里也算是老少边穷,怎么学校老师老组织我们给别人捐款呢?这一点跟现在我们老给外国捐款差不多(虽然真是发扬国际人道主义,但对于普通乡下老百姓来说,地球上到底有没有那个国家他还不确定呢),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和价值。有一次给大运会捐款,当时新闻铺天盖地,什么有个小学生第一个响应捐款捐了5块钱受到了领导表彰啊,就像超市门口的捐款箱里总赫然放着几张大钞一样,小孩子一看见榜样那还不受刺激啦,纷纷回家找到存钱罐就一把摔碎,再纷纷动员父母慷慨解囊威胁不要拖我的后腿,后来我校还得了个团体组织奖,据说还有奖金。
其次,慈善形成了行业之后,这个行业有行业规范吗?有形成所谓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吗?我有个朋友,现在是麦田计划(www.mowo.cn)一个城市的负责人,上大学时他就经常参加麦田计划组织的活动,后来做了发起人。麦田计划是一个纯民间组织,运作起来也更艰难,同时它的组织架构比较松散,参与人员都是一些志愿者。这和专业的官方慈善机构不同,官方慈善机构是有建制的,工作人员是拿工资的。这就有了尴尬,慈善行业是不是个有名有利的行业呢?但是我宁愿选择不专业的民善,因为他的利益链条要少一些,也更透明和尊重一些,我捐了10本书它会反馈这些书在哪里,但是你要给牛哄哄的官善捐10本书,鬼知道有没有变成厕纸。

第三,谁在捐款?捐给了谁?官善就像在搞器官捐献一样,捐献器官的人不能和受捐者相见,这让人有种收了中介费的联想。你捐的钱去了哪里?到受捐者的手里变成了百分之几?是推动了文明还是复辟了腐朽?为什么就不能更透明一些,而中间环节更少一些呢?